Quantcast
Channel: 包容冰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心入空门含慈悲     胸怀正气铸诗魂 ——包容 ...

$
0
0

心入空门含慈悲  胸怀正气铸诗魂

                       ——包容冰其人其诗印象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岷县以景生魁为首的新老诗人们为了振兴岷县文化,为党的改革开放大业吹响号角,在某种程度上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便共同举办了一个不定期的诗词报刊,名曰《陇岷诗坛》(此刊便是如今《岷阳诗词》的前身)。该诗报的办刊宗旨是,既发表中老年诗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近体诗词,也刊载青年人所喜闻乐见的文情并茂的现代诗包括当代“朦胧诗” 、词歌词作品。真正做到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重,文情并茂,雅俗共赏。在坚持数年的办刊期间,得到了县内外广大老中青诗人们的一致好评,一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其中就包括青年诗人包容冰所写的精美的当代诗作品。

 参与创办《陇岷诗坛》的老年诗人有景生魁、马秉乾、董国东等人,惟独景老的人品与诗品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经常撰稿给《陇岷诗坛》和在国内杂志不断发表诗文的青年诗人包容冰的人品诗品至今给我留下难以忘怀者外,其余人员随着岁月的流逝,均都模糊不清了。正是:

                    明月光永恒,流星逝瞬间。

                    昙花一现谢,松柏永年。

                    梅花笑风霜,竹傲严寒。

                    君子神相交,岁岁复年年。

 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包容冰除了与我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文朋诗友外,还与我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乡亲。同时,他的祖父与我的长兄更是亲入兄弟的莫逆之交。记得五十年前,当我长兄在世之时,我们两家逢年过节互相礼尚往来过多年,给我儿时记忆中的美妙感觉是:

                   不是兄弟胜兄弟,不是春光胜春光。

                   所幸吾兄识贤兄,翠柏青松同样香。

因此,我对包容冰的人品与诗品,自然比他人了解得更多、更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焉至千里?古人的这些金玉良言,说明人生要想办成任何一件事,必须先从第一步开始,而且这第一步务必踏得实,站得稳。万事如斯,文学创作亦然。包容冰从八十年代初期与文朋诗友们共同创办《陇岷诗坛》开始,便迈出了学诗、写诗、发表诗的坚实的第一步。无疑,《陇岷诗坛》,便是包容冰的诗作由起步迈向巅峰的起点。

 回想当初办《陇岷诗坛》之时,岷县的作家、诗人在地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文者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但伴随着改革大潮的澎湃汹涌,加之“双百”方针又一次温暖了文人蛰伏已久的心灵,于是,在岷州这块传统文化底蕴甚为深厚的土地上,便掀起了一股空前的诗文创作热潮。从八十年代初至现在的三十多年间,我县老中青诗、文作者之名见诸于省内外报刊者多达数百人,其诗、文作品更是数以万计,各类诗、文专集与刊物,便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而包容冰,便是其中发表诗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成就最大、人气最旺、名望最广的姣姣者。

 诗人包容冰具有丰富的生活积淀,深厚的文学功底,淡泊的心理素质,从1989年开始,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诗、文作品,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朔方》《飞天》《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诗潮》《扬子江诗刊》《中国文学》《延安文学》《诗选刊》《诗探索》《中国诗歌》《文学港》《绿风》《中西诗歌》《延河》《椰城》《西部散文家》《雪莲》《青年文学》《绿洲》《西北军事文学》西南军事文学》《星星》诗刊以及台湾《葡萄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800多首(篇)。作品入选《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星光烛影》《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飞天六十年典藏·诗歌卷》《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3年卷》《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新世纪好诗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年卷》《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几十种典籍。曾获全国大赛奖二十多次及甘肃第四届黄河文学奖、定西市第二届马家窑文艺奖等。连续出版了诗集《我的马啃光带露的青草》《空门独语》(上、下卷)《内心放射的光芒》(上、下卷)、《包容冰新诗评论集》等。

 《我的马啃光带路的青草》,这是一个富有诗意而带有象征性的书名,启人遐思,令人振奋。作者将烈士赖依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骏马象征为诗人手中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妙笔,立志要用自己手中的生花妙笔写尽一切鲜活、健康而带有生命力的题材,为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良智,争取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而义无反顾地写诗。委婉而坚定地表现了诗人写诗报国的满腔热情与献身精神以及进取精神。

 当时光进入两千年以来,诗人包容冰受到佛家关于“欲想度人先自度”佛学理念的熏陶,从心理、思想、作风与诗风等诸多方面都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无论古体诗(唐朝以前七个历史时代的民歌)、近体诗(形成于唐初,完备于中唐,并且一致延续至当代的格律诗)、现代诗(形成于54运动时期,一致延续至七十年代末)与当代诗(形成于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其表达手法,不外乎直抒胸臆,形象描绘与用典寓意三种。综观诗人包容冰收录在其第一部侍集《我的马啃光带露的青草》中的诸多诗篇,在表达手法上,直抒胸臆者居多,而形象描绘与用典寓意者居少。这样,会影响到诗歌意境的含俗性与语言的生动性。当然,也会对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从中的教益大打折扣。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诗人包容冰是一位血气方刚,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积极现实主义诗人。这,也正是青年诗人包容冰性格的可爱之处。

 继此之后,诗人包容冰将导人向善的佛学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有机结合,在净化自身灵魂的同时,拓宽了胸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诗艺。在继续写诗的同时,竟然出人意料地创办了一本大型文学季刊《岷州文学》。本刊立足岷州,面向全国,延揽人才,广结善缘。出版以来,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作家纷纷赐稿。毎期都载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上乘之作,该刊不仅享誉全国,而且名闻海外。正因为这一刊物的神奇魅力,致使全国各地众多的著名诗人、作家、教授、学者都慕名纷纷造访岷县这块当年红军驻足过的神奇的土地。诗人包容冰以岷县作协主席的身份,偕同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隆重而热烈地接待了三批前来岷县观光采访的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与学者。岷县的山川形胜,人文地理、红色圣地以及岷县人的热情好客等诸多方面,均给诗人、作家、教授与学者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尤其是从20146月开始征稿,在20151月评奖结束的首届“岷州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给诗人、作家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谁也没有想到,所有的参赛作品不仅不收一分钱的参赛、评奖费,而且一等奖的奖金居然高达10000元。这,在多年来全国各地各类诗文的评奖史上是有的。我坚信,这一正能量的巨大冲击波,必然会很快波及到全国各地的文苑诗坛,必然会使多年来一些打着诗文大奖赛的幌子,借大赛之名,行敛财之实的人们感到汗颜;必然会一扫文苑诗坛拜金主义的不正之风;必然会涤荡侵入文学圣殿中的污泥浊水;必然会净化文学领域的空气……这不仅会大大增强诗人、作家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与使命感,更会激发他()“只争朝夕”的诗、文创作热情。这一划时代的壮举,足以彰显包容冰热衷于公义事业的满腔情怀,以及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与严密的组织能力。此举不仅提高了岷县籍诗人、作家们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且对岷县与包容冰本身也增色不少。由此可见,诗人包容冰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还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社会活动家。凡此种种,包容冰之功善莫大焉。

 近几年来,包容冰随着对自我心灵的净化,拓宽了胸襟,阔大了视野,提高了诗艺。竟然从2010年至2014年这短短的四年间,出人意料地接连出版了两部四卷诗集。这种写诗出书的力度与速度,恐怕在全国的诗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出版的诗集名为《空门独语》,2014年出版的诗集名叫《内心放射的光芒》。从书名不难看出,如果说前一部诗集《空门独语》是作者心灵与诗艺的“凤凰涅槃”的话,那么后一部诗集《内心放射的光芒》便是作者的身心与诗艺经过痛苦的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的“浴火重生”。无疑,这两部诗集,将作者从一个感性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升为理性的浪满主义诗人。

 包容冰被人们称为“红尘佛子”,而李白则自诩是“谪仙下凡”,具我看来,这两种不同的称谓,不仅相互不悖,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南宋的大活佛济公,修心不修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而包容冰自从“心存良善含慈悲”以来,既修心又修口,所谓“他人吃肉我喝汤,他人吃面我吃糠”。这种对身心双修的执着与坚守,比之济公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理念,不仅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如出一辙,而且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包容冰在坚守身心双修的同时,其诗歌技艺也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总揽收录在最近出版的两部四卷诗集中的大部分诗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浪漫主义诗人所贯用的形象描绘与用典寓意的作品多了,而现实主义诗人所常用的直抒胸臆的作品少了。这样,会增强诗歌意境的含蓄性、深刻性,语言的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以及对读者的感染力。尤其在形象描绘方面,诗人包容冰已达到了轻车熟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例如,在《拈花微笑》一诗中,诗人仅用“低眉”、 “微笑”、 “怒目”的三词六字的情态描写,便将佛祖、菩萨与金刚三种神佛不同的气质、性格及其在佛界的不同身份地位,表现泾渭分明,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洞悉事物细腻透彻与词的准确精炼。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诗人笔下的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甚至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入诗。而且诗人通过对某种事物包括生物、无生物的形象描绘,赋予它某种人的外貌、语言、性格特征,从而达到含蓄地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目的。同时,作者笔下的某些正面事物人物的背后,都有作者自己的身影。诗人包容冰用“低眉”一词,则表现和歌颂了佛祖“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博大胸怀;用“微笑”一词,则歌颂了菩萨“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的乐观主义精神;用“怒目”一词,则赞扬金刚疾恶如仇的战斗风貌。而红尘中的包容冰,显然将佛祖的博大胸襟,菩萨的乐观主义与金刚的战斗风貌融为一体,集于一身,在做人、作诗、社交等诸多方面,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成就;得到了常人难以得到的声望

 无论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或当代诗,因其写作目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表达方法亦有所不同。凡是以物为描写对象,侧重于抒情的叫抒情诗;侧重于阐理的叫哲理诗,或叫说理诗;侧重于写人记事的叫叙事诗。但凡抒情诗,有的托物言志,有的以物喻人,有的借物抒情。因而决定了抒情诗的意境含蓄而深刻,语言精炼而生动的特质。在包容冰的诗集中,抒情诗、哲理诗与叙事诗这三种诗体有序排列,彼此交织,相互辉映,诸多诗篇,像点缀在湛蓝天空中的群星那样,流光溢彩,放射出璀璨而夺目的光辉。之品之,确实令人荡气回肠,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许多著名诗人、专家、学者与教授,受到包容冰其人其诗的强烈感染。曾有30多人慕名纷纷自告奋勇地为包容冰的人品与诗品写了多达320000多言的评论文章。其评者之多,规模之大,涉面之广,既使在全国著名诗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包容冰的人气、名望及诗歌成就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本人的潜心修为和锲而不舍地坚持写作的因素外,而改革开放以来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给诗人、作家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便是决定的因素。正所谓“百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塘因何清如许,只缘源头活水来。”

 专家、学者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以微观的眼光,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包容冰的人品与诗品作了比较全面、细腻、客观的评价,这无疑对青年人的人品修养与新诗写作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和提升作用。但在评论中,也有人从狭隘的地域观念出发,认为包容冰生在西部,长在西部,生活在西部,诗的内容大部分写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西部生活。由此便将其圈定为很难步入全国著名诗人行列的“西部诗人”。并且断言,包容冰充其量,绝对是“二流诗人”。这种“形而上学”的武断评论,笔者既不敢恭维,又不能苟同。笔者以为,诗人、作家无界限,其诗文作品更无界限。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才具有全国特色,越具有全国特色的文学作品,才具有世界意义。我坚信,包容冰的诗作,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可以名闻全国,而且可以步出国门,走向世界。由此我敢断定,包容冰的人品与诗品不仅可以跻身于全国著名诗人的行列,而且也是全国一流诗人中的佼佼者。

 综上所述,笔者情不自禁地吟诗二首,以表达我对包容冰其人其诗的总体印象。诗曰:

                   

        诗人身处红尘中,德才不与俗辈同。

        緑竹潇洒傲风霜,白莲高洁不染尘。

        作协身跻主席位,诗坛旗树一代风。

        大肚能容容万物,笑口常开醒世人。

 

                  

        心入空门含慈悲,胸怀正气铸诗魂。

        热情高歌真善美,横眉冷对假大空。

        平实沉稳少陵体,流畅奔放太白风。

        天籁之音非凡响,高山流水韵无穷。

 

                                                                                  (2015830日写于东崖书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