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与阿弥陀佛的胜利
——感应舍利佛诗《东林大佛》
呼岩鸾
2016年春天,著名佛教诗人舍利居士与夫人明乔居士,和我在深圳作别,到庐山和岷县佛友会集,参拜东林寺。这是一个虔诚信奉佛教净土宗的团队,在当地是一个往生助念团,常做法事。庐山是净土宗的祖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祖庭。
东林寺是国内立于名山庐山梵音嘹亮佛幡招展的佛教符号。净土宗又称莲宗,始祖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邀集十八人学佛成立白莲社,发展到一百二十三人共同修行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此后,东魏昙鸾大师、隋唐间道绰大师发扬往生义理,唐初善导大师正式创立净土宗。信奉修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与世亲《往生论》。中唐以后净土宗广泛流布,与禅宗并立为佛教两大宗派。宋以后禅净合一,近现代更形成“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宗教奇观。净土宗东传日本成为日本特色净土宗,南传越南成莲宗派。净土思想已具有世界性意义。国内南宋初茅子元创白莲宗,为净土宗支派,衍生为白莲教,往生理论融入革命思想,发动了元明清三代农民起义,以阿弥陀佛旗帜反抗封建皇朝,意欲建立人间净土。
庐山东林寺是全国净土宗信众的神圣道场。舍利居士偕夫人明乔居士仰视东林大佛后,又在佛身下念佛号右绕,跪拜叩长头爬行。一首至诚至敬至情至性的佛诗在舍利心中成熟了。
东林大佛
东林大佛,高耸四十八米,鎏金贴身
四十八公斤黄金溶入血脉筋骨
发四十八大宏远于当年的阿弥陀佛
昭然于世,降临人寰,垂手接引
我举头仰望,叹为观止
妻子三步一个长头,沿着信愿路爬行
小雨淅沥,雾岚缭绕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如
乐自心生,犹如走在极乐国度的路上
弥陀慈父站在门口,殷殷地等我
走过接引桥,紫金台,踏上极乐路
来到大佛台
在阿弥陀佛的脚下,我跪伏多时,失语
一切表达都是多余。只有默然
绕佛三匝,念佛千声……
有人暗暗落泪,泣不成声,转过脸去
有人仰望不止,念念有词,浮想联翩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法
浓缩在一部《华严经》里
再浓缩,就是一部《无量寿经》
再浓缩,就是四十八愿
再浓缩,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叫经中经又经
无上深妙婵呐
我在一句佛号里,禅定多年
解诗要达诗之玄话,首先要挖掘诗歌事件的出处根脉,取得线索循以进入语言字面上的能指与所指意义,最后引伸出离语言最遥远地域的或然性价值取向。欧美新批评学派的细读与中国古典本事考证的解析功夫,对一首真正有内蕴的诗,一篇远古神话,一部小说巨著如《红楼梦》,都有相同的解构效果。
《东林大佛》一诗的卓茕不凡,缘于以信仰者持有的而愚不可及的无神论者颇感诧异的祈祷辞与祝愿辞,在物质人间的坚硬路面上,划出了信神神在的神的鲜明脚印,构筑出通向天上的神之国度的绝不险峻的阶梯,引导接受灵媒利根之人前行攀登,总会得到解放释脱的小愉悦或大愉悦,或瞬间或永恒的立身位置。
诗的一个主题词是尘世算计中不可断档的,在佛界承担重大使命,经过佛国的一个伟大领袖和导师净化圣化,与世俗数字同形却互断因果的数字——神秘的“四十八”。四十八是不可轻慢不可亵渎的非人间存在筹码,是神器,是神咒。可以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往上数,数到“四十八”,经过“八万四千”这个佛经最常用的吉祥数字,在数下去数到“四万八千万”,数到“四万八千亿”。不可倒数下来——我是佛,和佛有关。四十八是佛教的神圣数字吉祥数字辟邪数字。即或佛祖修行得道四十九年,转换成现代术语,也是“四十八加一”。四十八这个数字更特别与阿弥陀佛有关了。东林大佛体量宏伟,高耸四十八米。四十八公斤黄金贴身溶入佛像的血脉筋骨。然而真正引动舍利居士与明乔居士匍匐在佛像脚前,长跪不起,叩长头爬行,直起身子合十绕佛的苦行苦修悲壮感人的光明缘觉,正是高达四十八米体量四十八公斤黄金贴身所据以成立的《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据以成佛的四十八大愿。
基督教也有自己的神圣数字——“四十”。摩西率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在西奈山逗留了四十日四十夜。耶和华判处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四十年。耶稣在旷野禁食四十日四十夜。“七”也是基督教神圣数字,第七日是圣日。
《无量寿经》记过去世自在王如来时,有国王世饶王闻彼佛说法,发无上正真道意,乃弃王位为沙门,号曰法藏。其人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寻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选择心中所愿,发四十八大愿。依愿修行五劫得道成阿弥陀佛,住西方极乐国为国主,被佛祖赐予十三个名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光明千万亿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教选择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选择了净土宗教主阿弥陀佛——不可回避的喜乐安福的佛缘。中国人民是有福的人民。
法藏菩萨的四十八大愿,其实本是俗界人民大众的基本生存与人权诉求,因被人间邪恶势力压抑难以在世间实现,经过佛心与人心共同曲折转换,成为佛菩萨的救世理念,力证实践普及于天上人间。四十八大愿因而具有了普世普时的永恒价值,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愿众生平等自由,去除差别社会和谐,国土洁净环境优美绝无污染,清除地狱魔鬼,赶跑禽兽蚊蝇;二、愿人人身心庄严,具大丈夫相,端庄姣好;三、愿人人精神独立,人格健全,视听敏锐,思维向上,品德高尚,救援弱势,心无邪念,排斥外道,坚韧不拔,传布真理,信仰既有绝不退转,必得见证;四、愿人人衣食无缺,国无贫困人口;五、愿信众在七宝莲池中莲花化生,快乐到达净土极乐福地。其中二十二愿国无女人愿,二十三愿厌女转男愿,已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随着观音菩萨女性化作为阿弥陀佛的左肋侍而得到了扬弃改进。观音菩萨示现三十三身在世间说法,示现的女身有比丘尼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女身。极乐佛国人无女无淫念,人人一律紫磨真金身,佛陀一样的大丈夫相,相好庄严无比,人间绝无此相。
在佛教教义中,佛是已觉悟的人,人是可以觉悟的可能性的佛。佛有人性,人有佛性,佛性与人性是统一的,其统一体克服了人性中的诸多原有弱点,佛性是向上发展着也引领着人性向上发展。四十八大愿是人性的完美体现,是佛性的完美结晶。四十八米高的躯体,四十八公斤的血脉筋骨,一一依数融入四十八大愿,成为崇伟的阿弥陀佛塑像。阿弥陀佛像是伟大的佛中之王的像,也是人间伟大的有情众生导师的像,人神共敬共畏共拜的超凡入圣六凡四圣于一体的精神存在。有了阿弥陀佛巨像镇住庐山,这座神秘大山曾经发生的一切权贵放纵淫乐,一切政治斗争的阴谋阳谋,都随着佛的一声咳嗽消散了。庐山从此风轻云淡,澄明清净。东林大佛在人们的见证中活了,刹那间成了一个执行佛国任务的神——神的一刻等于人间千年。人们瞻仰礼拜东林大佛永远不会后悔。因为佛有三世永劫葆有的救世初心,始终大慈大悲庄严肃穆端正光明,不会有不良隐私在某一时被揭露出来而遭信众不齿。我佛是永恒之佛,体量虽如山大而无一疵点。
在东林大佛脚下,愚痴的风景旅游者手持手机欣赏佛像的身高不俗与艺术之美。初级的信众凭着对佛的基本认知被佛像庄严感动至极,仰望不止,暗暗流泪,泣不成声,念念有词,对佛的神妙灵异展开想象,下定决心在佛路上前行永不停步。持戒读经修行弘法多年在佛路上已深入很远的佛教诗人舍利居士,在东林大佛身旁却有菩萨起悟般的别开生面的感受体验。他失却人间尘语,不再表达人间琐事,默然绕佛三匝,像唐代净土宗弟子“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三匝中念佛千声亦奇矣。超脱感立至,“小雨淅沥,雾岚缭绕”中,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如/乐自心生,犹如走在极乐国度的路上”,抬头看见了“弥陀慈父站在门口,殷殷地等我”,向佛子舍利伸出了手。舍利此时确已福至心灵,进入通灵状态。
但舍利作为住世菩萨,还必须留在人间完成佛交给他的任务。他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往生助念居士,一个临终佛教徒往生极乐起步时的送行菩萨。他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到目的地不罢休,直送到极乐国国门前,稳妥地交到接引佛阿弥陀佛手中。这样,有佛缘的幸运人在四十八大愿圆满实现的极乐国里脱离六道轮回永远安乐幸福了。他们的祖国极乐国,“国界严净”,“光明遍照”,“寿众无量”,“宝树遍照”,“菩提道场”,“堂舍楼观”,“泉池功德”,“超世稀有”,“受用具足”,“徳风华雨”,“宝佛莲光”,“歌叹佛德”,“大士神光”,“寿乐无极”……人间国度的一切美梦成真。在极乐国里,人世间视为最硬通货的黄金,只是和沙土石头一样的建筑装修材料,铺路铺地,修饰墙壁,装点花树。就像思想家马克思所设计的一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黄金的用处是建造公共厕所。北上广深的高级商厦,用假造的“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装修,这只是诱骗愚痴富人购买奢侈品纵欲的魔宫,并非极乐国。中国现代人间佛教,也在努力要把地上的祖国建设得像佛教祖国极乐国一样完美无瑕至善至美。
舍利居士当今的往生助念送行净土的任务,也是对最后阶段的人实施临终关怀的慈善志愿者,如仪祈祷的基督教牧师,进行终傅的天主教、东正教神父的任务,具有相同的神圣内质,同样庄严地体现了伟大宗教的人道主义精神。
1980年代以后,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多元化,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强烈宗教感情与信仰倾向的优秀诗人,海子与舍利就是其中最有标识性象征的两位。他们的年龄仅相差一岁,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挺过了铁板一样的时代,又活在了眼花缭乱的时代,最终都成了宗教性诗人。海子沉湎于基督教救赎得救的狂热中,向生而死,于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去看看他,去看看海子/他可能更加痛苦/他在写一首孤独而绝望的诗歌/死亡的诗歌”(《太阳的野花——给AP》)。他生前不能在《诗刊》发表一行诗自我炫耀,但他炫耀的死亡是任何生命的光荣无可取代的。海子是死亡派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于海子死亡六年后收入《蓝星诗库》出版的《海子的诗》,收短诗一百六十多首,我统计了一下,竟有五十首诗正面歌唱死亡。他的基督教长诗《弥赛尔》,献给他的救世主耶稣基督的也正是个体生命的死亡——上帝爱世人,甚至献出了他的独子。海子死前二个月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是他向人间的告别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后人对此诗多有误读,我在对这首诗和另一个据守意识形态体制的诗人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比较研究评论中,对海子的向生而死的基督教倾向多少作了些说明。“五四”新诗出现,继1930——1940年代第一个新诗黄金期后出现了1980年代的第二个黄金期;海子是第二个黄金期的最卓越的诗人。“他称我为青春的诗人,爱与死的诗人”;在“一万年太久”的悬念中(《秋天的祖国——致毛泽东》)。海子死前十二天写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是他向农业家庭的告别诗。“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向死亡”。但最后一刻仍然牵挂着村庄里的“六口人的嘴,吃和胃”,谷物的另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海子诗歌的不朽存在,是由于对基督的感情完全置换成了诗歌的感情。舍利经过十几年的生活与信仰磨练,则在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成了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诗人。在海子那面,生命是为了死亡;在舍利这面,死亡是为了生命,但最终都为了在理想国复活,这也是耶教和释教的两种教义的异与同。舍利向死而生的坚强意念,在他的佛教长诗《读<</font>西藏生死书>》《觉行慈航》等篇,及《内心放射的光芒》《致失明并瘫痪的母亲》《忏悔书》等近千篇佛教短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遗。那一声声“回家”——回到佛国祖家的呼声多么乐观高昂信心饱满,因而他的往生助念佛号的声音也就具备向死而生的强大能量了。海子和舍利的诗风不同,但都靠近神站立,呈现着不同宗教应有固有的格调。舍利的这首《东林大佛》,现在以如此的艺术呈现,应该是最符合佛教思想与仪轨的。
舍利居士既已虔心通灵,他站在东林大佛像前,就是站在真实的活着的法成肉身的阿弥陀佛面前了;弟子站在导师跟前了。在佛史纵轴与尘世横轴的交集域内,有阿弥陀佛和舍利居士对面站立,已无劫波的时空距离。舍利随即取得了佛识佛智,把浩如烟海的佛经的要义宏旨,聚精荟粹梳理总结,概括成简洁畅通如“云门三句”的数句禅语——释迦牟尼修行弘法四十九年所得无限法,浓缩珍藏于《华严经》。《华严经》者,洋洋八十大卷,佛家富贵华美尽在,十地十住,法界缘起;在浓缩结集于《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义理法情又浓缩具体化于“四十八大愿”,救助所有众生往生净土,一生补处菩萨本愿,三辈往生慈悲无涯;最后浓缩则至简至捷至方便善巧了,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至诚之心唤出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四浓缩”后的这条修行路径,是符合中国汉传佛教发展规律的,也得到了历代佛教学者的认同,由高僧大德明示推广,千百年来被广大学佛信众接受履行,是僧俗二界都开启出入的法门。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土,两晋普及,隋唐鼎盛,形成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律宗、三阶教等宗派。至两宋宗派差别缩小,禅净圆融。现代高僧太虚大师把汉传佛教概略为禅台贤净,集合同志重建中国现代佛教,首创“人生佛教”,后发展成“人间佛教”,已成为中国当代佛教正宗。然依净土宗判教学说,学佛千门万门,可分二门,即圣道门与净土门。学佛千道万道,可分二道,即圣道门内的难行道与净土门内的易行道。学佛者谁都想进净土门走易行道走向极乐国。根据大经《无量寿经》教导,在易行道上常念阿弥陀佛,功德无量,借佛无边愿力加持,即能往生净土了。
《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经,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具有无上神妙佛义禅理,不可思议。舍利居士行住坐卧皆在禅定神悟,不离佛号,自度度他一年又一年。
舍利《东林大佛》是颂圣诗,他此前诗作《阿弥陀佛》也是颂圣诗,歌颂众生救星神圣的阿弥陀佛。神圣的佛祖作了一首颂偈,恭载《无量寿经·礼供听法第二十六》。此颂自“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起,到“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止,五言古体共七十句,是最早最全面最精辟弘扬阿弥陀佛与《无量寿经》的颂圣诗,勘称西方极乐国的国歌,是天上人间所有国家的国歌中最长的国歌。中国古代诗人写了大量佛教颂圣诗,著名的有亲佛诗人谢灵运《无量寿佛颂》,居士诗人白居易《十一月十一灯下》,柳宗元作颂圣文《东海若》,列为净土精论。历代诗僧、诗禅、居士诗人都把写作颂圣诗作为诗人使命,佛诗禅诗繁富。永明延寿禅师作四料简偈,颂禅净合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实为人师,将来做佛祖”,通彻透亮。古代佛诗正面颂圣,禅诗艺术元素加重也是颂圣的,有的禅诗则是借助禅形而专归文学了。
现当代以白话新诗体写颂圣佛诗禅诗的诗人不多,作品数量很少。颂圣诗写作最勤奋勇猛精进,最激情专注专业,作品数量最多举国第一,思想性艺术性也高的诗人,就是真实持戒学佛、精读经论践行佛法的居士诗人舍利了。当下写禅诗已是时尚流行的写作行为。有的禅诗确实和佛禅有关,有的禅诗实际已远离有思想的古禅真禅,两不搭界;唯借禅名作号召,用禅和子的用语方式与狂禅的行为艺术,作为诗歌陌生化的策略与技巧了。舍利是真正的由佛禅出又从佛禅入的佛诗禅诗诗人。
教义系统化、礼仪定型化、组织固定化的后世基督教传入中国比佛教晚了一千五百年(不从聂斯脱利派传入唐代后中断,与也里可温派传入元代后中断算起;从1582年即明万历十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澳门算起),但以白话新体诗写的基督教颂圣诗——赞美诗与日俱增,我读过的赞美诗集就有多部。赞美诗在礼拜仪式中有专职唱诗班配乐优美地歌唱,开化人心。舍利写作的大量现代颂圣佛诗禅诗,替中国佛教在颂圣诗写作上挽回了脸面。
文坛著名者多矣,其中有中国著名佛教诗人舍利居士,是可比可论,真实不虚而不倒的。颂圣,歌颂神圣的释迦牟尼,神圣的阿弥陀佛,神圣的抱持三宝奋勇前进的人民;这样的颂圣诗(非老干体的颂圣诗)是永远不会出问题的。而那些歌颂大亨、大腕、大款、总裁、大明星、大老板等人间伟人的颂圣诗,伟人出问题,伟人颂圣诗也就出问题了。唯有神佛不出问题,神佛颂圣诗永在。
中国有梁、唐、宋、明四朝《高僧传》,梁朝有《比丘传》,清朝有《居士传》等佛教人物史书,其中收录了诗僧、诗禅、居士诗人的传记。我料想未来世的《居士传》也必收录当代居士诗人舍利以诗弘法颂佛的事迹的。不用通过汉语译外文的方法,诗人被录入佛教史传,他的诗歌也能为各国知晓。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编著的名著《精怪故事集》,就根据宋《高僧传》介绍了唐沙门志玄事迹。
舍利居士不仅以诗颂圣,也以散文颂圣。已作往生纪实文十数篇,详记多位往生者在舍利与其他佛友助念帮助下,和接引佛阿弥陀佛牵手进入极乐佛国。
在阿弥陀佛与《无量寿经》佛光的普照下,我也应该透露我的信仰私密:三教兼修,以佛为主,思想领先,显于文化,圆融一体。在雅利安族的三教、闪米特族的三教、华夏汉族原创或改造的儒道释中找到真理,归住衰老的人身与创痛的心灵。
舍利居士与夫人明乔女居士和他们的佛友团契离开庐山又参拜过另一佛教圣地九华山后,已回到住地岷县劳动工作生活修行了。我还在深圳读书写作生活修行。异地相距数千里,却走在同一条佛路上。让我们一起高唱一声阿弥陀佛吧,阳光就照下来了,惠风就吹过来了。
2017年2月12日·深圳仿佛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