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包容冰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感谢呼岩鸾先生的评论:佛祖给常精进菩萨传法   舍利在诗歌中修行精进

$
0
0

佛祖给常精进菩萨传法

舍利在诗歌中修行精进

 

                       呼岩鸾

 

《法华经》中有两个著名的菩萨,一个是常不轻菩萨,一个是常精进菩萨。很受中国佛弟子们喜爱并被视为学习的榜样。佛教六度,常不轻菩萨是忍辱波罗蜜的模范,常精进菩萨是精进波罗蜜的模范。菩萨名号皆有“常”字,向佛并行求度。

精进,是佛教重要教义,要求佛弟子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锤炼去渣存真,是一向专修诸善的动因,成就菩提,修正佛道的必要条件;被列为小乘有部七十五法之一,大乘百法之一,六度之一。《百法明门论忠疏》:“云何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能治懈怠,满善为业,勇表胜进,拣诸杂法。悍表精纯,拣净无记。即显精进唯善性摄”。

《大品般若经》卷一:“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梵文音,意译“精进”或“勤”。《俱舍论》卷四:“勤为众心勇悍”,是有部大善地法之一,与有部大烦恼地法中的“懈怠” 、“放逸” 、“惛沈” 、“掉举”,有部不定法中的“睡眠”相对。

《法华经》中,以“精进”得名的菩萨,除了常精进菩萨,还有一个得勤精进力菩萨。中国汉传佛教重视佛道勤修精进,称七岁至二十岁出家男子为“勤策男”, 七岁至二十岁出家女子为“勤策女”,以养成他们的精进习性。

佛教诸经规定了修行弘法必须具备的勤勇精进的觉悟、品格和威势。一切佛弟子要做到“入生死界,为度众生,作狮子吼”(《无量寿经·愿力宏深》)。要自我庄严,“不背大(乘)向小(乘)”, “不自为饭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梵网经·四十八轻戒》)。要保持身心洁净, “不被迷染,骄狂染,嫉妒染(《坛经·忏悔品》)。要攀升不堕,不堕“十种禅那现境”,和“十种禅那狂解”,(《楞严经》卷九),“菩萨不应起缚”(《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要认识世间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如理实见分》),“远离颠倒梦想(《心经》),“能以空除十种相”(《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要始终不忘修行证悟的最高目的:“令诸众生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现居世界,作大利乐” (《无量寿经·大士神光》)。

佛教诸经高声号召佛弟子修行弘法中必须大力发扬勤勇精进作风及精神。要不俱十鬼十种恶行(《楞严经》卷八)于自证圣智胜境相当勤修习学当离愦闹、昏滞、睡眠,初中后夜勤修习(《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一切诸法修行者虽见内境,住现法乐,而不舍予勇猛精进,不得退怯,不勤精进(《楞伽经·刹那品》);要增益身力,心进勇锐(《金光明经·四天王品》);要有大势力,精勤勇猛(同上经《坚牢地神品》);要昼夜精进,拥护四方常勤拥护,十方世界(同上经《鬼神品》)。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学佛之人要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同上经第二十七章《无著得道》)。
   
佛祖告诉学佛修行的人们,必须无畏,勇猛,
正心正意,勤奋不怠,步步精进;才能走到佛前而受最高果位。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为诸经第一,诸经之王,教法微妙无上,如莲花洁白美丽,赞佛祖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弘扬三乘归一,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法华经》是诸经中宣扬修行精进精神篇幅最长,最为用力的佛典;据我统计,全经中提到的精进主题词有四十六处之多,为诸经之最。

《法华经》记载佛祖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灵鹫山)给近二十万菩萨,阿罗汉、天王、天子、龙王、比丘、比丘尼及众生说法。闻法者名录中,和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药王菩萨等并列,特别提到了常精进菩萨。
   
《法华经》记载佛祖给舍利弗、阿难、药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说法后,在《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中,特别给常精进菩萨说法。主要内容是六根清净功德。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常精进菩萨受持《法华经》,勇锐精进践行佛训,证得佛果,大利大乐。佛说法时称常精进菩萨为常精进菩萨摩诃萨——伟大的菩萨。

   
著名佛教诗人舍利居士受持《法华经》,茹素护生,心净手净;读诵解说书写,已得六根清净。于尘世于诗歌,皆能勇猛精进勤奋修习。以百千六根功德观察世界感悟真理,形之以诗,都是六根功德的实证。如长诗《亘古岁月间》、《静思默想》、《描述:生命流程》、《回首:苍茫岁月》、《读<</span>西藏生死书>》等生死梵唱式的巨制和大量短诗,都是由六根功德合力而成的佳作。为点数舍利在诗歌中跟随常精进菩萨规范修行精进的步履,我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实举舍利一诗见证佛说六根中相关一根功德。

一、佛说眼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眼功德神通:“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间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佛是人间眼,欲见能见,欲知能知;在在处处,内内外外。
   
舍利以功德殊胜眼,扫描岷县一景,写出《东坡晚照》:“一抹夕阳走了一天/疲惫又口渴/歇缓在东山草坡上/摘几颗鲜红的草莓/解喝。牧童吹着竹笛/开始收拢漫山遍野的牛羊//夕阳给东坡镀上金黄的色彩/东坡像披上袈裟的老和尚/精神矍铄,走进上晚课的殿堂//晚风摇响观音殿翘檐上的风铃/岷州城炊烟袅袅/隐隐传来木鱼敲响的声音/——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诗中毕现一个大千世界,有情众生在矣,草坡野草莓在矣,上有夕阳,下有寺庙;虚实幻化中,和尚走上佛殿,木鱼声响起;看见佛在历史远方的时空端坐。诗人之眼,所见是美;佛子之眼,所见是佛;佛的恩慈在诗人的视野中飘移而至。
   
二、佛说耳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耳功德神通: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达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牲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三千大千世界中,凡自然界声音、器物乐器声音、有情众生声音、鬼神夜叉声音,天龙八部声音、六道轮回声音、佛菩萨僧众声音,共十四类音四十四种声,皆能入于一功德耳而辨音识本,而不坏耳根。

舍利以清净无浊秽之耳,冬夜梦中苏醒时分,闻听黑暗人间,由耳闻生感,得《听见》一诗:“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苏醒/我的心亮如明镜/照见过去的事物/成长和衰败的细节/照见贫穷的铁环滚在深沟/是一个家庭受损折财的事件//落雪的声音传来/是夜晚的疼。轻轻走路的脚步传来,是雪的疼//耳朵是心境上升高的菩提/在夜间,一只睡觉/另一只站岗/它听见所有的风吹草动/有时仿佛是神的咳嗽/有时好像是鬼的号叫。苦难事件变异于细节出现于心境,作用于已具功德的耳朵,听见落雪压向黑夜的疼和脚步压向雪的疼。耳朵凭功德力上升为心境的菩提,一只睡觉,一只站岗守夜,在风吹草动中,听见神咳嗽而心安,听见鬼号叫而警觉。
   
三、佛说鼻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鼻功德神通:“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五欲娱乐嬉戏时香……如是展转乃至梵世……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旷野险隘处,狮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闻香知所在”……极乐净土,娑婆世界,香香入鼻不缺;而能闻佛身香众生身香而知其所在;闻狮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等身香而知其所在;闻诸天帝释天王尊者嬉戏时身香而知其所在。最后心识分别以定趋迎退避,亲近拒斥。
   
舍利先生以诗人之眼环视岷州,再以佛弟子不坏不错的功德鼻根环嗅岷州,作《岷州:菩提流蜜的家园》。他先已闻到菩提华香和蜜香,后在不伦不谐尘景中,又闻到厌离不悦之香,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诗人写道:大南门的牛肉骨头飘出芳香/我避而远之/餮餮的食客,看不到牛的眼角/渗出的泪水——饱含苦难/洪家桥的黄酒,张扬不倒的风信旗/与二渠河的杨柳刷新蒙昧的记忆/卫门街的羊肉糊糊,散发青草的气息——/我始终用乡下人的思想与固执/以及菩提流蜜的心境/清扫日新月异的岷州。舍利居士久闻食物链轮转的痛苦气味,已不杀生不食肉饮酒,闻肉香酒香疾走远避,站在自设心境上流蜜的菩提树下,知佛所在所思,用固执的普世真理,清扫岷州的积垢新尘,归入自己福乐纯净发散馨香的梵世心境。

四、佛说舌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舌功能神通: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

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处声音,有所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姨……俱来听法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入大众耳。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舌小功德大,及诸物俱美;出声皆是法音。此舌所出深妙法音,众生与佛弟子俱来听法;诸佛菩萨也闻音乐见。

舍利振舌,动心,摇笔,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写《酸》、《甜》、《苦》、《辣》,最后以一首《涩》,总结舌上诸种法味:尝遍百味的人生/在生老病死的苦海里/患失中得到/患得中又失去。把握住/沉浮难料的酸楚与微笑/谁在阳光中提炼碎金/谁在风波中打捞沉船//如果把泪水的咸与涩当作苦/如果把血液的温和热当作甜/如果把烈酒的火与烧当作辣/如果把肉欲的香和美当作酸/如果把阻挠以及生疏当作涩/把咽下五味俱全的生活,再当作诗/也许才能把智性的迷障勘破。舍利断酒肉食五谷蔬菜,证得舌根清净功德,所食之物无不美好,又能出深妙法音。一日内尝五味成五诗,是佛门内五种法味。大众尝之,心生大智大慧,必能击破在患得患失中不期而至的生老病死的厚重雾霾;太阳出现,在五味中挣扎的大众以大阳作能源,提炼金子般的普世价值;打捞出沉没已久的大乘巨船驶向彼岸;阿弥陀佛立于岸上接引。佛教诗人舍利的佛诗,是泪水和血液的结晶,是对烈酒、肉欲和苦难的抗击,有佛的味道和体温。

五、佛说身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身功德神通:得请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诸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法象。佛如恒河沙数,如微尘数。《大乘义章》卷十九谓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法身有佛性,成佛之本。报身心体熏发,修习成佛。应身随三界变现形象,救度众生。

舍利诉诸法性之妙身,以清净常体,反观三界上下诸相而于身中现,作《凝视一座山》:心静如水,泛不起一丝涟漪/空空的院落,就剩下我一个人/和几只觅食的麻雀,心照不宣//良久地凝视一座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短暂/心中的狂傲就减了大半//白天,在红尘中行走/夜晚,在佛国里泅渡/有时和圣哲对话/有时与凡夫绕舌//在不断行走中,华发丛生/一根根在深夜叩问/多少泪水,结痂成深秋的凌霜//一座山那样伟岸/却不说一句话/一个人那样渺小/在夸夸其谈中消遁//而在佛眼里,我也是一尊佛/在魔鬼眼里/我却是一个十足的魔鬼。佛祖如山,佛法如海,舍利乐山乐水。心中见者就是身中现者,是无情有情,是麻雀、凡夫和圣哲。白发泪痂作筏,由红尘渡向佛国。诗歌和佛义的最深幽处,一身而现佛和魔鬼。

六、佛说意功德在舍利诗歌中的见证。
   
佛说意功德神通:以是清净意根,及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意。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意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闻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所有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意根清净者由一偈一句可通达佛经无量无边义理,再以此长时演说,所说人间情人间事,都符合佛法正理,而可期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

舍利意根清净,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作《无语》:面对落光叶子的树干/内心泛起一阵难言的疼痛/寒风索索,喊着树叶的乳名/有人刚刚落地,自己在哭/有人刚刚倒地,亲人在哭//我在洮河岸上徘徊/忽然想起衰退的人和事/不由用手梳理稀疏散乱的头发/一根白发掉在掌心/天空无语//天命在即/在哪里安放衰退的肉体/因果无语……”。天空无语有意,因果无语有意。诗人口中亦无语,用意根说话,皆顺正法。看树树已无叶,梳头白发落下。人间本是生死同时,但诗人抓住人事衰退、内心疼痛、天命在即的机缘,以生死哭告为由头,用意根接通三世劫波,返本追源,向众生提醒生命的安放处所何在。

据《俱舍论》卷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心所依者有情之本,具六种功能;能取相应之六境,生相应之六识。前五根于能了别个别境识有增上用,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六根也于六神通中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有联系。佛弟子六根清净,利于弘法修行。舍利六根清净,作为居士利于弘法修行;作为诗人,利于知人心识世事,写出佛国人间一脉通畅的诗歌。

 

佛经是真理教科书中,揭示宇宙万相无穷奥秘。佛经也是诗歌教科书,其长行散文和偈颂诗歌,处处都有可供诗人学习的诗歌技法、修辞和典范语言。就《法华经》一经来看,长达千行以上的偈颂长诗就有《方便品》、《火宅喻》、《逃子喻》、《药草喻》四篇,汪洋恣肆,哲理奔涌,佛光闪烁,美不胜收。经中《法师功德品》一卷,六根各有一篇偈颂,长达百行以上,共六篇,也是内蕴精宝,妙语丽句,饱满圆润。佛经中超短的半句偈一句偈,这种微型诗也是可吟可思的大好纯诗。佛经叙事、抒情和论理中的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善巧语言,绝对是作诗法度精要。佛经反对但饰文句,以语取义,立文字相,直指诗之弊病。佛经中喷发着的热爱众生改善生活的炽热的普世人文激情,曼妙绚丽的既神秘又尘世的审美意识,是诗歌最崇伟的主题。佛经和《圣经》等等伟大宗教的经典,诞育了还在诞育着伟大的诗人。

佛向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说六根清净功德,舍利也在佛说中受教。常精进菩萨在修行中常精进。舍利在诗歌中修行精进,充溢身心,心进勇锐,取得六根功德;藉此至上利器,切开物质的厚重铠甲,直入生活底层观察感受体悟,进行理性思维,立意立象,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恰似黑夜中迷离明暗的现代灯光景观的遥远处,在西部山峦中燃起的一炷如炬香火,在物欲中不甘沉沦的人们一见即向之奔趋。相信舍利和其他很多诗人,在对宗教经典这种伟大的诗歌教科书的学习中,不断创作优秀诗歌,将在中国诗坛隆起和岷山昆仑山上一样高大坦广的山系。
   
伟大的美国诗人庞德,心系孔子,又和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关系暧昧,因此
          
 我不知道人性如何承受
           
有一个画好的天堂在其尽头
           
没有一个画好的天童在其尽头
                 (《比萨诗章》第七十四章。黄运特译。)
     
优秀的中国佛教诗人舍利,人性中有佛性,只向着一个目标:
            
想未来的日子怎样才能回归心灵的故乡
            
找到迷失的自性
            
最终达到圣贤们饮茶赏花的天堂

                     
(《静思默想》第十二章)
     
佛祖知道一切,已告诉舍利怎样走这条路。

   2015112日·深圳围岭山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