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包容冰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转载)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目录

$
0
0

 

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目录

 

中国作协创研部联合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

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霍俊明主编



 

温情(写给妻子)…………………………韩作荣

地道战………………………………………阎安

等待…………………………………………大解

渡我者,这是时候…………………………海男

拿什么爱你……………………………………南人

七夕夜,在鼓岭上捉萤火虫或传说中会飞的火………汤养宗

亲爱的………………………………………从容

阵亡记………………………………………廖伟棠

清明悼念一桩杀人案的受害者………………侯马

叹年华………………………………………灰娃

夜归人………………………………………李寂荡

黑色的钟表…………………………………李元胜

虎父…………………………………………鲸向海(台湾)

暖冬…………………………………………陈超

春之暮野……………………………………李轻松

倒叙的童年…………………………………黑眼睛

茶……………………………………………王彦山

大仓桥 …………………………徐俊国

…………………………梁晓明

那一年夏天………………………………靳晓静

宽巷子 窄巷子…………………………高洪波

教母亲识字………………………………牛庆国

安康居 ………………………………李小洛

兰溪送马叙至乐清 ……………………慕白

坐着 …………………………  吕约

无人车站 …………………………雷平阳

冬日的阳光 …………………………食指

最后的时刻 …………………………钱丽娜

钉子户 ………………………… 第广龙

我还没有开始写一首关于海的诗…………林莉

回归 …………………………草树

415日夜,在红其拉甫………………刘立云

更年期留言条 ………………艾傈木诺

纸人 ………………娜夜

采石场的后半夜…………………………田禾

入殓师 …………………………陈先发

乡村装殓师………………………………津渡

妈妈 …………………………老刀

异国冬夜 …………………………野夫

秋涛路的头颅 ………………沈浩波

一只鸟死了 ……………………夏午

从底层开始的轮回丛书……………………臧棣

铁皮箱 …………………………盛兴

火柴盒……………………………………陌上吹笛

诗学笔记………………………………王家新

北京最重要的是要挤回地铁……………叶延滨

最后一次陪父亲返乡………………韩文戈

旧中秋 ………………马叙

有什么正在逼近……………………郑茂明

站在深圳河北岸……………………卢卫平

梦(394 ……………………伊沙

随笔 ………………杨典

马赛克 ………………唐不遇

光辉 ………………蓝紫

在雨中打亮一些生物………………顾北

G13号楼……………………轩辕轼轲

父亲忙着拆除自己………………张巧慧

新婚 ………………海女

寄居蟹…………………………高鹏程

百岁母亲……………………傅天琳

一个彝族女人的月亮…………李凤

母亲:菜地……………………吴真谋

绿皮火车 ………………太阿

生日,与母书……………………广子

拟诗记,李白故里……………………阿翔

外婆的丧事 ………………楼河

窗外………………………………徐学

U1,玉台新咏站……………………杨炼

……………………姚辉

我妈妈丧失了记忆………………莫雅平

致姐姐 ………………杨方

我们 ………………郑婉洁

鲁迅故居 ………………刘年

不要熄灭你的火 ………………刘棉朵

父亲还是肉体的样子……………………辛泊平

模仿 ……………………向天笑

马铃薯记 ………………郁颜

生生长流•牙………………徐江

远离经 ………………魔头贝贝

太平门的风 ………………育邦

雪落无声 ………………张维

我不敢直视她们………………季晓涓

逝去的木匠 ………………郑小琼

县医院 ………………马新朝

不朽………………………………江离

我想和你谈谈………………小鱼木语

成绵高速货车上的鸭子………………马培松

无邪的山寨 ………………阿卓务林

捕獐记… …………………毛子

此岸彼岸 ………………吕叶

嘎兰小镇之问……………………陈崎嵘

那只猫不再出现………………陈克华(台湾)

打发 ……………………车延高

冰心 ………………牛红旗

那火车在路上艰难的爬行………………子禾

………………陈巨飞

焚稿 ………………谢克强

我没有一个永远的怀抱…………玉珍

你吃雪 ………………于贵锋

收据 ………………沙戈

坐在田埂上的父亲………………刘福君

流水 ………………朱巧玲

自言自语或以此存留………………杨献平

门环响动,风吹门开………………小西

博客 ………………杨邪

从大明山到帝王山………………韦孟驰

一九八七年的银白色煤油灯打火机狂想曲………乌鸟鸟

雨中寺院 ………………向迅

亡人书 ……………………鲜红蕊

回想 ………………刘向东

空气里的现实 ………………覃才

外婆临终前,倾听疼痛呐喊……………………程川

仅仅 ……………………苍凉逐梦

………………刘季

抱朴者 ……………………王鸣久

爱上 ……………………王琪

华北平原 ……………………天岚

蓝得令人心碎的夜晚………………谈雅丽

春恩浩荡 ………………唐小米

渐冻人 …………………………黄斌

血管里有一列火车………………阿毛

坐火车穿越燕山………………北野

给一个人的一首诗……………………董喜阳

218日深夜醉酒后从国贸乘667路公交回家………谷禾

读诗之夜……………………阿丹

夜钓 ……………………牧斯

比水更安静的是淤泥………………蒋志武

春日 ………………施施然

家园 ………………刘伟雄

万安公墓 ………………苏历铭

顺着枯草中的马粪………………韩东

鸽子,上过几回尖尖塔………………卢辉

家的硬壳 ………………孟浪

秋日赋 ………………孙学军

明月梅花下的羞愧………………李云

冬夜的火车 ………………桑克

松针 ………………舒丹丹

夜行青海湖 ………………邓朝晖

锣声一响…………………………孟醒石

身体里的唯美主义………………三色堇

牵一匹马回家 ………………南鸥

我捡到了一根针………………高旭旺

梦醒了无痕……………………金铃子

七月十四日午后小睡醒来………………阿未

多年之后 ………………泉子

屠夫 ………………熊焱

骑士之歌 ………………罗铖

太空中的1814400秒……………………陆健

日常生活………………刘春

中国式大嘴 ……………………刘川

伪写真……………………丫丫

清明 ………………梁雪波

骨灰戒指………………宋晓杰

………………宇向

深夜,在涠洲岛………………王明韵

长安 ………………于浩

黑胶唱片………………张乐朋

风一层层吹过………………黄芳

给父亲的信………………李笠(瑞典)

面盾 ………………戴潍娜

热爱 ………………风荷

死亡不该被严肃地谈论………………张定浩

………………成路

地铁…………………………高兴

卖瓜人 ………………胡弦

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东篱

错误 ……………………朱剑

先把死亡喝醉……………………潇潇

红色太平洋……………………邱华栋

我想在一首广为流传的诗里植入广告………蒋涛

乳晕 ………………武强华

糖果店 ………………徐泽

借宿者 ………………田晓隐

我要与你相依为命………………潘红莉

异人传 ……………………江一郎

………………灯灯

丰收 ………………吕贵品

在医院…………………………离离

上海女子 ………………潘维

痛苦 ………………晴朗李寒

大风歌 ………………樊子

北茶园 ………………胡桑

海子的黄昏 ……………………曹有云

祖国 ……………………北残

在马跃乡小学孩子间……………………陈人杰

两性关系 ……………………吕布布

遗传 ……………………李琦

通往小草之门 ………………道辉

少年,有什么要说的吗……………………蒋在

马戏结束后穿越广场………………杨佳娴(台湾)

嵇康简史 ………………钱磊

邮差柿 ……………………安琪

死亡游戏 ………………许多余

玉米地 ………………阿信

硕鼠之歌… ……………王西平

生日 ………………李南

一个自然主义者………………蓝蓝

我在这里 ………………唐果

回乡偶书 ………………马非

喑哑 ……………………池凌云

每年的这一天……………………江非

在秋天里坐火车,要坐很远………………安德

我这样想象一次大海……………………秋水

松果 ………………林宗龙

乡村童话 ………………阿斐

日常之欢 ………………朵渔

遗像制作(外一首)………………王单单

乡村坟场 ……………………李浩

强拆 ……………………徐永春

一个女子的素描 ………………周玲

父亲深夜来到我家………………陆辉艳

母亲很多次偷偷读我的诗………………左右

不幸 ………………隐匿

忆张枣 ……………………冰释之

鸟瞰本北高速……………………马暮暮

雨天散步 ………………林婉瑜(台湾)

祭品帖 ………………夜鱼

一家三口……………………吴素贞

动起来的春天……………………李云颢

婚姻 ………………黄梵

镜中的妹妹 ………………爱松

湖边 ………………李淑敏

中山国小……………………曾贵麟(台湾)

老井里的水都不是水……………………俞昌雄

文学奖评审的一日………………洪崇德(台湾)

冬天到来的时候…………………………蔡天新

雪落燕山………………………………李瑛

亡我之心………………………………荣荣

谁能拿走流萤的马灯……………………杨角

房子倒了……………………徐南鹏

风雪中,父亲……………………王有尾

雨中眺望大担岛……………………杨克

南园茶社………………………………子川

病室外的雪……………………包临轩

父亲的假牙……………………张晚禾

敬亭山记……………………李少君

水果 ………………吕历

大理的一个下午………………古马

最后的亲人………………姜桦

致父亲 ………………子申

生日诗………………张执浩

失序…………………………廖亮羽(台湾)

无序排队……………………商震

在京广高铁上……………………何郁

鲜鱼市场……………………肖水

一月,雾霾…………………刘泽球

所有的石头都是活的……………孙方杰

草鞋…………………………吴长江

想象……………………王小忠

越来越疏远了孤独…………黄明山

惊弓……………………杨章池

陌生……………………甫跃成

清明诗……………………梁亚军

白马夜歌……………………雨田

顺流而下………………洛盏

水电站游记……………………于坚

抱着露珠睡觉的花朵………………唐诗

梦中行驶……………………阿顿•华多太

年前某一天的清晨………………聂权

无题 ………………潞潞

安魂曲 ………………彭敏

刹那(外一首)………………何向阳

………………石英杰

南橘北枳 ………………陈陟云

伯母 ………………陈灼

望海 ………………娜仁琪琪格

一点点爱上这座城市……………………李强

我从来不是一条河流的亲历者…………还叫悟空

而我们始终离得那么远…………………西娃

旧时花事 ……………………陈国华

重庆………………………………西叶

箴言………………………………亚楠

女朋友………………………………陈婉

老人的山冈…………………………鲁若迪基

落虹桥街……………………………梁平

菠菜地………………………………邰筐

19871988………………………谭克修

油菜花………………………………谢石相

小堡村………………………………王东东

因为大海……………………………柯健君

在父亲节这天说给父亲听的话…………杨洪昌

送客归来小记…………………………张作梗

为什么来到这里,总是有缘故的………子梵梅

磨刀客………………………………胡兴尚

偷渡…………………………………苏画天

隐者书………………………………高春林

讨厌的梦……………………………杜绿绿

老道口………………………………琳子

与放蜂人老张一席谈………………王夫刚

加拉斯之晨,或祖国之夜…………沈苇

如你所见……………………………南子

冇脚雀………………………………张雨丝

秋深叶黄……………………………包容冰

回家…………………………………潘洗尘

满山的蘑菇有的有毒………………周瑟瑟

种土豆………………………………杨晓芸

蚂蚁的名字叫蚂蚁……………………郑瞳

夜宿巴山………………………………惠子

太平洋………………………………沈泽宜

黄昏中单腿的树木…………………呆呆

一列深夜的火车……………………杨河山

走进墓园……………………………文西

陪老父亲在病房喝酒………………刘海星

家庭背景……………………………杨碧薇

具体的生活…………………………范小雅

登鹳雀楼……………………………哨兵

1980年的秋天………………………王宝卿

莫名镇………………………………陈东东

朱雀行………………………………蓝野

辣椒树………………………………鲁橹

第一次进入女澡堂…………………谢小青

我们的父亲 ……………………吉狄马加

隐身术………………………………阿华

那个傍晚,那远方…………………盘妙彬

一场大雪……………………………冯晏

隔着时差的城市……………………冯娜

与搓澡女工的对话…………………臧海英

一次从外婆家回来…………………郑仁光

祭父辞………………………………余笑忠

父亲的遗物………………………颜梅玖

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卧夫

“怎样才能站在生活的面前”(编后记)……………………霍俊明

 

“怎样才能站在生活的面前”(编后记)

                                / 霍俊明

 

  “终于到了这一天,现实的荒诞和作家的想象赛跑。”——阎连科

  “在一次会上,一个作家朋友赞同地转述另一位作家的话:这个时代,生活大于想象,大于虚构。口吻好像是在念诵警句,但我不知道他想过没有,是否有一个时代,想象和虚构竟然大于了生活。”——李敬泽

 

  我把韩作荣老师写给妻子的诗《温情》作为今年诗选的开篇,把殁于北京怀柔山中的卧夫的诗《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作为结束。逝者如斯!彻骨的寒冷仍在一寸寸地加深。那些被孤独、命运和死亡敲击的诗句我们如何能够释然,“我的心脏 / 是我的坟茔 / 我曾深情地躺在里面睡过懒觉 / 偶尔觉得一阵疼痛 / 那是过往的车辆 / 把我辗成两节 / 长着双脚的部分向树荫的方向走去 / 我选择了和脚在一起 / 于是,眼睛离我越来越远 / 我的温暖的坟茔也越来越远 / 路灯忽明忽暗 / 也许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 只好用脚 / 怀念一个空酒瓶子”。

  “怎样才能站在生活的面前”,这句诗出自侯马。这句疑问正在强烈敲打每个写作者的内心。而侯马那本血红色封皮的诗集《大地的脚踝》在热与冷的鲜明对比中成了当下写作的精神样本。而在写作越来越个人、多元和自由的今天,写作的难度正在空前增加。由此,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诗人显得愈益重要,也愈加艰难。尤其是在大数据共享和泛新闻化写作的情势下个人经验正在被集约化的整体经验所取消。当我在一个个清晨和深夜翻开那些诗集、刊物、报纸以及点开博客、微博、微信的时候,那一首首诗不仅没有让我看清这个时代诗人的个性,反倒是更加模糊。在自媒体平台上成倍增长的青年写作群体不仅对诗歌的认识千差万别,而且他们对自己诗歌水准的认知和判断更耐人寻味。这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人)好像是被集体复制出来的一样。但是他们却又如此狂妄和无知。看看他们自吹自擂的简历,看看他们不知所云的诗歌观念,看看他们那些鄙夷、漠然和空洞的眼神,我一次次无语!与此同时,很多成名的大腕诗人正在国际化的诗歌道路上摇旗呐喊。可看看他们的诗,他们仍然是翻译体写作的二道贩子。而很多诗人也欣欣然于毫无创见和发现的旅游见闻写作,他们正兴奋无比的给那些山寨、仿古的景观贴上小广告。还有一部分诗人更为恶劣,他们对诗坛不断恶语相向。看似义正言辞的面具却掩盖了他们的私心、恶念和狺狺的嘴脸。

  近年来文学界讨论最多的就是“现实”、“生活”和“时代”。如何讲述和抒写“中国故事”已然成为写作者共同的命题,无比阔大和新奇的现实以及追踪现实的热情正在成为当下汉语诗歌的催化剂。而对于诗歌与现实的判断,已经出现了两种甚至更多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诗歌看似空前繁荣,活动众多,但实际上诗歌已经远离了时代和大众;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当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空前紧密和胶着,诗人和时代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不可分。

  那么,在一个自媒体全面敞开的时代,在一个新闻化的焦点话题时代,在全面城市化的去除“乡土性”的时代,为何“现实”重新成为写作者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写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又难解?诗人在处理当下现实的时候该如何发声?这种发声是否遇到了来自于文学和社会学新的挑战?

  由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我认同小说家阎连科关于现实“炸裂”的说法,“终于到了这一天,现实的荒诞和作家的想象赛跑”。不久前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对中国作家过于依赖现实的批评我倒是很认同。似乎当下中国的作家对“现实”和讲述“中国故事”投入了空间的热情。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的不满与批判,集体患上了现实写作的焦虑症。

  确实,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全面放开,言论自由和公民意识的空前觉醒,曾经铁板一块的社会现实以突然“炸裂”的形式凸现在每一个人面前。这些新奇、陌生、刺激、吊诡、寓言化、荒诞的“现实”对那些企图展现“现实主义写作”愿望的写作者无论是在想象力还是在写作方式、精神姿态、思想观念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众共享的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新闻和社会现实无时不以直播的方式在第一时间新鲜出炉。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同一化的新闻热点和社会焦点,每一个人都在一瞬间就通过屏幕了解了千里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新闻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同一化思维方式,每个人在新闻和现实面前都患上了集体盲从症。新闻化现实自身的戏剧性、不可思议性已经完全超出了写作者对现实理解的极限,现实的新奇也已然超出了写作者的想象能力。由此,我们看到的就是对新闻和现实的“仿真性”写作。如此平庸、肤浅、廉价的现实化写作怎么能够打动他人?与此相应,写作者的现实热望使得近年来的底层写作、打工写作、贱民写作和新乡土写作以“非虚构”的方式成为主流的文学趣味。这或者正如米沃什所说的诗歌成为时代的“见证”。然而不得不正视的一个诗学问题是,很多写作者在看似赢得了“社会现实”的同时却丧失了文学自身的美学道德和诗学底线。也就是说很多诗人充当了布罗姆所批评的业余的政治家、半吊子社会学家、不胜任的人类学家、平庸的哲学家以及武断的文化史家的角色。

  在很多现实题材的写作中社会学僭越了文学,伦理学超越了美学。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悖论:在每一个诗人津津乐道于自己离现实如此贴近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他们集体缺失了“文学现实感”。诗人必须具有发现性!焦点社会现象背后的诸多关联性场域需要进一步用诗歌的方式去理解和拓宽。写作者必须经历双重的现实:经验的现实和文本的现实。也就是说作家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现实”,更要通过建构“文本现实”来重新打量、提升和超越“生活现实”。而这种由生活现实向精神现实和写作现实转换的难度不仅在于语言、修辞、技艺的难度,而且更在于想象力和精神姿态以及思想性的难度。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现实写作往往容易分化为两个极端——愤世嫉俗的批判或大而无当的赞颂。我更认可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对现实的态度——“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我们可以确信诗人目睹了这个世界的缺口,也目睹了内心不断扩大的阴影,但是慰藉与绝望同在,赞美与残缺并肩而行。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不断加重的疑问。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那里去”?沈浩波将这句话作为他一篇文章的题目。这已经不再是存在意义上的追问,而是当下诗人在“地方”和“故乡”沦丧时代的悲歌?我记起2012年秋天在云南蒙自风雨交加中穿越隧道的时候,沈浩波不断用舞台腔调高喊,“你们要去哪里?你们要去哪里?”他手里拿着的手电筒在黑暗中只是约为的亮光。是的,当诗人更多地胶着于现实的时候,精神的远方正在消失。

  全面推进的城市化时代通过一个个密集而又高速的航线、高铁、城铁、动车、高速公路、国家公路得以实现。而“地方”的差异性也被前所未有的取消。拆除法则以及“地方”差异性空间的取消都使得没有“远方”的时代正在来临。当年著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的人死在亲人怀里,现在的人死在高速公路上。这正在成为世界性的事实。当下,无差异的地方性空间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远方”很难存在。我们所经历的只是从一个地点被快速地搬用到另一个地点,而这些地点已经没有太大的文化地理学层面的差别。与此同时,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使得诗人的行走能力以及“远方”的理想主义精神空前降低和萎缩。

  随着一个个乡村以及“故乡”的消失,城市时代的“新景观”与没落的乡土文明的“旧情怀”之间形成了错位心理。众多的写作者正是在这种新旧关系中尴尬而痛苦地煎熬和挣扎。这使我想起莫言在发表诺奖获奖演说时所说的:“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这种尴尬关系、混搭身份和错位心理催生出来的正是一种“乡愁化”的写作趋向。这种“乡愁”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乡愁”显然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乡愁体现为对城市化时代的批判化理解。在城市和乡村的对比中更多的诗人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就是对逝去年代乡村生活的追挽,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和讽刺。更多的诗人是在长吁短叹和泪水与痛苦中开始写作城市和乡村的。很多诗人在写作城市的时候往往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进行批判。这无疑是一种简单化的单向度的写作方式,这是必须要予以反思的。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年轻诗人悲伤地说“远方一无所有”。而到了现实炸裂的新闻化的今天,在一个全面城市化的时代,我们的诗人是否还拥有精神和理想的“远方”?谁能为我们重新架起一个眺望远方的梯子?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站在生活的面前?

  在北京我已经不能仰望天空了,生怕在雾霾中会有一盆花或者一个什么人从天上摔下来把我砸中。对于诗人来说,哪一颗是恒星、哪一颗是流星,只有时间和历史说了算!最后我想说的是,从难以计数的诗歌大山中选出300多首诗,其难度可以想见。由于诗选的篇幅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我们只能面对诗歌文本说话。你能够偶尔一两次对朋友说谎,却一次也不能对诗歌和诗人说谎!诗者,从言,寺声。在寺庙和佛祖面前,你知道该怎么说!也该知道怎么做。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4

Trending Articles